中新社成都4月12日电 题:划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的四川探险家:生活随时是探险
作者 王利文
记者近日在成都见到刘勇时,这位划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的四川探险家身体状态已基本恢复,开始逐步恢复骑行和攀岩训练。他全身皮肤黝黑,唯独眼周肤色较白。刘勇笑言,脸上像“熊猫眼”的墨镜痕,是大西洋两个月的阳光留给自己的礼物。
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1月30日,刘勇与5位法国同伴组队从大西洋东岸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耶罗岛出发,驾一艘独木舟开启无动力划桨横渡大西洋的探险。历时近2个月、人力划桨近5300公里……刘勇一行于当地时间3月25日抵达大西洋西岸加勒比海地区的瓜德罗普,成功完成此次探险。
53岁的刘勇曾是中国最活跃的登山者之一,是国际攀登界享有盛誉的“金冰镐奖”首位华人评委。“过去30年,我没有哪一天停过训练,每天都在为探险做准备,随时都可以背上包出发。”因此,刘勇选择挑战自我,横渡大西洋。
此次探险中,刘勇和同伴分成2组,挤在只能躬身的小船中,保持24小时不间断划船。但逆风一来,独木舟可能被推回很远,数小时的努力“打水漂”。
每天,刘勇一行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。晕船近28天才逐渐缓解,开水烫伤的水泡长时间被海水浸泡,遭遇大风、静风甚至逆风天气,倾盆大雨使独木舟原地打转,自动导航仪和通信设备故障……刘勇对一个漆黑的夜晚记忆犹新:刚取掉安全绳准备换班的他,被不知哪个方向来的巨浪打飞,紧拽安全绳才得以脱险。
“这是一张单程船票,一旦出发,除了上岸别无选择。”刘勇介绍,跨洋划船看似难度不高,却是全世界参与人数最少的极限运动之一。因为它既不借助动力系统,也不借风扬帆,仅仅凭借人力划桨抵达目的地。参与者要具备体能、耐力和技巧,同时更需要勇气和意志力。
过程虽然艰辛,刘勇却把独木舟视为“有趣的社会学场景实验室”。作为四川旅游学院山地旅游研究院教授,刘勇将此次探险当成一次参与式实验。划船时,他仔细观察同伴间的交流碰撞;休息时打开录音笔,口述记录观察发现和每日行程。此行,他存下了近100GB(吉字节)的影像资料和10多万字的探险日志等资料,用做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。
“我正在整理这些数据和资料,想把这次探险经历和相关学术成果分享给世界。”刘勇计划推出“大西洋日记”、人类学和社会学专著及论文、探险纪录片等。
谈及下一次探险计划,刘勇坦言,生活对自己而言随时都是探险,如果哪个探险机会偶然来到眼前,他会背上包再次出发。(完)